西子湖畔问艺道 终南新雨润英才——美术学院赴中国美术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来源:美术学院综合办公室 责编: 陈凤康 作者: 殷声 发布时间:2025-04-30 浏览量:96

4月22、23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校长陶立阳率团赴中国美术学院开展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围绕中国画专业、摄影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及社会服务、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培训教学、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等资源情况进行考察交流。美术学院副院长李炫勋、殷声及绘画教研室副主任焦为好随行调研。

图为陶校长一行参观走访中国画学院

图为中国画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杜昕(右二)介绍学院情况

 

调研中,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杜昕、人物教研室吴冠华教授、花鸟教研室黄芳教授、人物教研室沈临枫教师、山水教研室范阳子教师先后介绍中国画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该校中国画专业本科阶段采取“临摹—写生—创作”阶梯式培养,并依托6000余件历代艺术品馆藏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并将艺术资源管理由学院自主管理转向美术馆统筹模式,显著提升教学藏品的利用率。

图为参观中国画临摹教室

图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教研室范阳子教师(左二)向陶校长介绍台湾学生创作材料

 

陶校长表示,我校将借鉴其经验,细化中国画课程分类,推动成立独立教研室,未来还需要强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并探索与兄弟院校的藏品数字化共享机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陶校长一行还就摄影专业的跨学科发展赴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考察交流。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智海、学院办公室主任丁炬、摄影系主任邵文欢教授、教研室刘阳、辛宏安、赵莉、郎水龙老师出席座谈会。刘院长介绍电影学院将摄影教学与影视创作深度融合,并通过“国美影业”等平台开展校企合作。立足电影本体、探索未来影像,聚焦以导演、摄影、美术为优势的电影创作群体,建构电影作者意识与诗性美学,培养具有人文精神、批判意识的电影作者集群,培养兼具技术性、社会性与文化性的研究型人才。

图为郎水龙老师向我介绍其治学理念以及项目带动教学经验

图为刘智海副院长向陶副校长介绍实训空间建设情况

 

我校考察团关注到摄影专业与富士等品牌的课程开发案例,计划通过校际合作引进优质师资,提升专业竞争力。针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将“3+1”教学模式中的产(企)业对接加强,增设商业摄影、空间摄影等实践项目,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此次调研为我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重要参考。陶立阳副校长表示:“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经验与资源整合模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我校作为民办艺术类普通高校,将通过双城育人、名师引领、产教融合模式,实现“3+1>4”的办学成效,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